0%

【程序员职业小白书】步步为营

程序员作为一个新兴职业,其实有很多不确定性。


更新历史

  • 2020.02.18:重新上线
  • 2019.03.20:完成读后感
  • 2019.01.29:完成阅读

读后感

程序员作为一个新兴职业,其实有很多不确定性,书中所说的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是作为一个做招聘创业的人来说,见得多毕竟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

简单总结下,比较喜欢按部就班的,就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比较相信自己能力想要接受挑战的,其实没有任何限制对吗。

当然,结了婚有了家庭,很多因素就不一样了。

阅读笔记

通用部分

  • 当老板觉得“你的薪资高了”,其实是在说“你为公司带来的价值不够”
  • 把思维转换到“我能为这家公司创造什么价值”上来
  • “专注细分市场”和“专注新兴市场”是最常见的两种求职策略
    • 专注细分 - 削减宽度来提升深度 - 要仔细考量细分市场的大小和发展
    • 专注新兴 - 利用技术边界的变动来拉平经验差距 - 可以通过资本流入的速度来判断新兴市场是否靠谱
  • 通过爬虫抓取求职网站的信息,进行大致的了解,比如技能标签,比如薪资范围(但均值的参考价值非常有限)
  • 一旦决定找工作,就要尽量在短时间内拿到足够多的 offer。要做选择题,不要做判断题
  • 可以买张流量卡来处理招聘、租房等高危事务,也可以提供充足的流量
  • 渠道:内推 > 拍卖 > 猎头 > 官网/招聘网站
  • 能自动化的,一定要自动化;不能自动化的,要半自动化
  • 为自己设计,使用最高性价比的工具
  • 工程是关于如何 低成本、高效率、按时按量完成既定任务的。
  • 工程的另一个要求是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
  • 「工程化」和「自动化」可能是程序员职业中最重要的两个信念,如何在保证「工程」品质的前提下,「创造性」的通过「自动化」来避免重复劳动,是值得我们花上经年累月的时间,在工作中时刻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将帮助你获得前所未有的竞争力,比如说,如果你拥有了一系列的半自动化工具,在人工智能日益成熟的时代,它们就可能变成全自动工具,这背后的职业价值和商业价值不言而喻。
  • 先选技术方向,再选语言
    • Python 人工智能
    • JavaScript 前端和全栈
    • Go 云计算和容器管理
    • PHP 网站首选
    • Java 大数据分析
  • 工作不是一分钱一分货的交易
  • 谁对谁错没有意义,没人犯错才有意义
  • 公司不能培养自己时,要学会自己培养自己。成长是你个人的事情,公司只是助力
  • 规则是为了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所做的一些妥协。不要敌视规则,现在你可以一定程度的参与规则的制定了,尝试好好的改进它和利用它。
  • 从管理线开始呢,我们就要开始和人打交道了,要尽快适应和他们打交道的方法
  • 招聘和培养下属,是中层管理者除技术以外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我们要持续而稳定的为公司提供研发能力,确保能支持公司现在的业务,并能跟得上未来的发展。
  • 对于程序员来讲,通常不是书读的太少,而是代码写的太少
  • 每隔一段时间,也应该去其他公司面试下

象限图

管理线

管理线主要依赖于管理能力,从小组经理开始,任务就变成怎么批量复制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小组经理和部门经理这种中层岗位,实际上核心任务就是不断地去招募新人,然后通过培训培养,团队协作等各种各样的办法把他们的能力变得和你一样好,从而批量的、稳定的为公司提供各种研发能力。

再往上走,就是总监和CTO的部分。除了要管人,可能更多要开始管理公司的技术相关的资源,比如服务器啊、机房啊、对外的技术联调合同啊,各种和技术相关的杂七杂八的事情。

专家线

一般大一点的公司才有专家线,小公司的专家线都是和管理线混在一起的。走专家线,一样要至少要做到高级开发,先就把自己的能力提上来,对技术对行业要有足够的了解。

然后你可以选择公司发展中会遇到的、有相当难度的技术方向,进行潜心研究,等出成果以后,自然就成为了这个领域的行业专家、或者公司的科学家之类的。

你也可以选择管理海量的机器和服务,从而走向架构师职位,但架构师要求对各种解决方案都有所了解,从而进行择优,从后端和运维岗位发展过来更为自然。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成为行业大牛,这个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专家」了。比如很多做布道师,整天就出去开会呀、然后写写文章、搞搞自媒体,让公司在技术圈里边更有影响力,更容易招到程序员,所谓「千金买马骨」嘛。

那不管是专家线还是管理线,它都还在这个雇员象限,也就有雇员象限的天花板。虽然有个别的同学通过股票等方式获得了很大的回报,但大部分人的收入天花板还是明显的。

另外就是,越往上走,岗位就越少。尤其是稳定的大公司,人员流动少。管理线并不是你能力好就能上位的,之前位置上的人得走,你才有机会。

创业象限和投资象限

实际上,完全可以根据你创业的目标,在创业生态里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位置。一般来说,我觉得可以有下边几种选择。

  • 「我有一个无论如何都要做成的idea」:创始人/CEO founder
  • 「我遇到了一个和我想法相同的人,我们决定一起做」:联合创始人 co-founder
  • 「我很认可某人的想法,我有很好的能力,我想帮他」:合伙人 partner
  • 「我觉得创业很有钱途,想赌一把」:已获投资公司的核心员工,有期权的那种
  • 「我觉得创业很有意思,想体验下」:已获投资公司的早期员工,如果你不缺钱,那么没投资的公司也无所谓

把自己的创业意愿明确了,才好确定自己的在创业生态中的位置,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付出和预期。

一般情况下,我是不推荐没有团队管理经验和市场营销经验的同学直接去做 CEO 的,因为这个位置对技术的要求并不算高,对其他技能的要求却非常高,更多的是发现一个价值,然后把它制造出来,销售出去

创业象限的可能回报,注意是可能回报,是非常高的。一旦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购,可以获得雇员象限很难得到的回报。从职业节点来看,一般是「创业公司核心员工」> 「创业公司CTO」> 「上市公司CTO」(公司上市了)。一旦做到上市公司CTO(知名公司的话,CD轮就差不多了),基本上就很容易在行业里边换公司了。

再次提醒一句,除了雇员象限,其他象限都是风险较高的象限。高收益往往都伴随着高风险。整个创业象限里边,风险较低的路径大概是从「大公司总监」到「B轮以后的创业公司CTO」。

SOHO象限

总结

职业总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过程,虽然偶有意外,但基本都是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移动的,很少有从开发直接变成CTO的,因为各个岗位负责的具体事务不同、能力的侧重也不同,直接提升风险太高。创业公司很多时候人出问题,就是因为跨过了这个过程。

职业节点之间的移动又是费时费力的,一个合理的移动,一般至少需要一两年。多花点时间想清楚路线图,可以节省你很多的时间。

技术岗位

职业画布

如何写简历

简历,销售的是你的价值主张。要在里边清楚的告诉招聘方,我是谁、我想来这家公司担任什么职位、我将在这个职位上完成哪些工作、为公司带来怎样的价值、我期望的薪水是多少,赶紧雇用我吧!

其实简历并不是履历,你要明白你其实是处在一个竞争环境,你是在 推销 自己。你不但要让对方明白你做过什么,还要低调的把你的价值主张潜移默化的植入到招聘方的大脑里边,让他/她不由自主的觉得,「这个人对我们公司非常有价值,我一定不能放过」。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三个要点,第一是按 FAB 法则来陈述、第二是给论据但不给论点、第三是提供充足的证明。

FAB 法则的思路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你不但要说「是什么」、还要回答「好在哪里」以及「能给对方带来什么价值」。

  • Feature 是什么
  • Advantage 比别人好在哪些地方
  • Benefit 如果雇用你,招聘方会得到什么好处

给论据不给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