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能做的事儿,就别赶着明天做了。
后天能做的事儿,就别赶着明天做了。
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在试图专心的时候,都要面临重重的干扰,都要面对分心的诱惑。如果要做的“正事”又不是那么容易,不是那么令人愉快,不是那么有价值,或者不是那么及时地得到回报,我们就很容易分心,转向能更快完成、更有趣味的事情上。这个,跟“水往低处流”的重力作用一样,是一种无可更改的自然规律。与其指望自己“用强大的意志力对抗诱惑”之类,不如换一种脑筋,直接避开干扰源。
追求“完成”的人,时常能体会,“烂开始”带来了“好结束”;苛求“完美”的人,却往往发现,“好开始”只换到“烂结束”。所以当你为质量而忧虑,迟迟无法迈出第一步时,不妨允许自己迈出最“烂”的第一步。如果这“烂”的一小步能帮你争取到时间,那么“烂开始”就能转化成“好结束”。这也是一种逆向思维。
一件无聊或看似无聊的事,总是容易被我们拖延。但如果你能找到一件“有聊”的事情,跟它绑在一起做,并且能两不耽误,那前一件事就不容易拖延了。这下,你也能“跑步”了。相对于那种逼自己“坚持”的思路,这个也是一种逆向思维。
哲学不愧为心理学之父,不得不佩服哲学家对人类心理的敏锐洞察力。结构化拖延法的核心在于抓住了人类渴望及时行乐,对未来充满理想却又害怕无聊的特点。
可是,没事拖一拖,生活乐趣多嘛。
可我认为,正是对理性境界的完美苛求,造成了许多毫无必要的不快乐。我们很多人压根儿就不是这样过日子的——显然,我就不是。按照咱们自己的方式做事,结果往往也挺好,实在犯不着陷入惭愧和绝望并因此抬不起头来。
每位拖延人士,都会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往后拖。结构化拖延法则正是一门关于如何利用这一消极特征、让它为你服务的艺术。在这个概念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拖延不等于两手一摊,什么都不做。
拖延人士完全可以积极有效地处理一些有难度、时效性强的重要任务,只要他们可以借此逃避去做更重要的事
你甚至可以称之为自己的“优先级清单”,把看起来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排在最前头,但也要有些其他值得一做的事位列其后。于是,完成后边这些任务,就变成避免去做清单最上方的任务的一种手段。借助于这种排列得当的任务结构,拖延人士就变成了有用的人!事实上,他们甚至还能像我一样赢得“做事高效”的好名声哩。
拖延者们往往采取完全错误的做法。他们尽量少向别人作出许诺,还以为如果自己手头上只有几件事要做,他们就能改掉拖延的毛病,顺顺当当地把事做完。可这完全违背了拖延者的基本天性,也破坏了他最重要的动力源泉。根据我之前下的定义,清单上那寥寥几桩任务将被归为最重要的级别;那么避免去做这些事的唯一选择,就只剩什么也不做了。
诀窍就在于,要为优先级最高的位置选对任务。最理想的备选任务有两个特点:第一,它看似有明确的截止期限(但实际上并没有);第二,它看似重要得不得了(但实际上并不是)。
这就是我所说的“完美主义”,它不在于你真的做了什么完美(或是接近完美)的事,而是要借用手边的任务来满足自己的白日梦,让你幻想自己把事做得十足完美——或至少是极为出色。
如果你是个结构化拖延者,你多半会在心里把几天、几周、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之内要做的事情列一个单子,有些人甚至还会把它写下来。清单的第一项是一件看似极为重要的事情,激励你去做底下那些看起来没那么重要的事。但是说实话,出于这样那样的理由,那件事并没那么关键。
这首歌证明,即便歌词十分忧伤,甚至带点心理不大正常的感觉,只要节奏对味,照样很合适放在“鼓劲歌单”上。这跟咱们前头举的几个例子不大一样。《黑咖啡》这首歌的词儿并不算振奋人心。“吐司烤糊了,窗外大雨倾盆,多尔顿感到爱人也将离她而去——可她还有咖啡的陪伴,帮她熬过这个悲催的日子。”尽管这首歌传达的信息很郁闷,可旋律却十分快活,特别有感染力。听到这首歌,你只会想着喝上一杯黑咖啡,然后精神百倍地开始干活,而不会陷入多尔顿的诸多烦恼之中。
可对于拖延者来说,电脑也是个祸害,因为人们太容易把时间浪费在毫无价值,又与手边任务毫不相干的事情上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处理电邮和上网
我发现了一个小窍门,能在我忍不住想上网闲逛的时候管住自己。那就是,等到某件肯定会发生的、能打断我的事情快来了的时候再上网。比如我饿了,或是过不了多久太太肯定会拉我过去干个急活儿,要么就是我已经感到了内急的前兆。如果你用的是笔记本电脑,那还有个法子:上网收邮件之前把电源线拔掉,电池没电了,魔咒自然就打破了。可是,随着电池的性能越来越好,这一招也不大管用了。
或许,战拖的最佳方法就是跟不拖沓的人合作。而且,不,这些非拖延者绝不是我们的敌人。事实刚好相反——公平一点说,在很多情况下,是咱们弄得人家心烦意乱。在咱们看来,他们正常的工作习惯不仅颇为怪异,还挺吓人的。但要说完成工作的话,这种人比闹钟好用。当然了,他们也比闹钟更难“关掉”。我跟非拖延者们合作写过不少东西,结果都还不错。
跟一个不拖延的搭档结伴做事,就跟定了个闹钟差不多,何时该干活用不着你操心。当然喽,弊端就是你要工作得更辛苦。
所以,如果你精心选对了搭档,等到你准备动手做事时,他们八成已经做了不少了(他们没法拒绝立即动手的诱惑)。这未必意味着你做的就会比分内的事情要少。去称赞你的搭档吧,夸他们做得真棒,把这当成你的正经事。你要确保他们知道,你很清楚他们在你拖拖拉拉的时候干了多少活儿。发挥你结构化拖延的本事,去做一大堆相对没那么重要的事情,那也是非拖延人士绝对不会抽时间做的事。去买午饭,放点音乐,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干活儿。
但是,不管我们是什么,我们绝不仅仅是有理性的决策机器。基本上,我们是欲望、信念、冲动和心血来潮的集合体。每时每刻,各种欲望都在抢夺控制权,想要指挥我们的身体和思考过程。
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想让结构化拖延者的自我感觉好一点儿,而不是把他们改造成不拖延的人。要是我知道哪个战拖法子能快速见效、简单易行、万无一失,我肯定会跟大家分享,决不藏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