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书摘】盗梦工场

如果我们能激发学生们干实事的欲望,或者鼓励他们去选择,我们就创造了一个充满了实干家的世界。


1.序言:教育转型

一般来说,好学校都有两个优势,一是充足的资金,二是能够有选择地招收求知欲强的学生。需要强调的是,哈莱姆村学校不能选择学生,他们的学生是随机分配的,而且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经费低于纽约普通公立学校。哈莱姆村学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来吸引优秀教师,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主、自由及负责任的态度,并坚持不懈地将这种态度传递给学生。

3.学校的问题在哪里

大规模的教育并不是为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或是培养专家学者而设计的。它的发明是为了迅速而大量地制造符合工业化体系要求的成年工人。规模比质量更重要这个教育理念正好与当时大多数实业家的观念相吻合

6.现状必须改变,因为需求已经不同

过去,学校的使命是制造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顺从、知足的劳动者以及随和、热心的消费者。 而这已不符合现在的要求。 改造学校不是要把已有的铅笔削得更尖。如果改革的着眼点是让学校按以往的要求作出改进,那么它不会成功。我们不需要学校按原设计生产更多的产品。所以挑战是: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提高学校的效率之前,改变学校的产品设计本身。

11.强化恐惧(扼杀激情)是学校高效运作的法宝

学校体制的工业化、规模化和可计量化的特点,意味着它必须利用恐惧心理使人就范。要想让几百或几千号学生听话,要同时教育这么多人,不步调一致是不可能的。 而恐惧和一致性的负面作用就是扼杀激情。谁想学得快一点,或学不同的东西,或关注某一问题,都是不允许的。赶紧!把这个要点记下来;过两天要考试。不用说,是选答考试。

12.态度能教么?

现在,工业模式的群体教学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而我们又鬼迷心窍地认为,唯一可教的东西是在SAT考试中得高分的技巧。 别信那一套。我们可以教如何承担责任,如何克服恐惧,如何与人坦诚共事,如何采取主动,如何规划一项任务。

17.重塑学校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新型人才,而且新技术和互联网正在改变学校的授课方式,那么改革是时候了。 重塑学校可以考虑以下这些方式: 白天做作业,晚上上课允许随时查书查笔记 所有课程公开,允许世界各地的人选修 教材注重「专而精」而不是「泛而全」 取消选答测验 以实际经验而不是考分来衡量学生的水平不以培养服从性为目的 互相合作而不是各自为政 对非主流的学生、教师和观点给予鼓励 教师角色转型 >终身学习,尽早工作 准名牌大学消亡 在今天,不论是开办一所学校,还是在学校里引进最新技术,或是改进教学方法,都比过去要容易得多。可是,如果我们将这些手段用于培养顺民和消费者,我们就只会得到顺民和消费者。学校不仅能够、而且必须超越它的传统职能──为未来培养产业工人。

20.生活在后体系时代

在互联网和互联革命的影响下,像螺丝钉一样只会服从指挥的人不再受到青睐。这个大变革的时代迫切需要的是充满激情、愿意为自己的事业开辟新路的人。这就是学校的新任务:不是给盲从的学生一个路线图,而是要把领导意识和探索精神深深植入新一代人的头脑当中。

22.连接革命已经到来

把当前这个时期称为互联网革命有点低估了它的意义。实际上,这个标志着工业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开始的时期,归根结底是关于连接的。工业革命并没有发明制造业,它只是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直到改变了整个世界。连接革命当然也没有发明连接本身,它只是强化了连接,使之成为我们经济的主导因素。人们相互连接。 搜索者和数据连接。企业相互连接。志同道合的人们相互连接,以形成更大更有效的组织。 机器相互连接以创造价值。

在互联的世界里,信誉比检测结果更有价值。获取数据的便捷性使得数据本身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数据的处理。而最为重要的是,互联世界青睐的是那些有着不可抑制的欲望去创造、去领导、去影响世界的人。在前互联时代,信息相当匮乏,所以积累和记忆是聪明的做法。信息不得不靠每个个体独立地学习和吸收。一个人一旦从学校毕业,他就只能靠自己。而在互联时代,匮乏被丰富所取代──我们有丰富的资讯,发达的网络,以及大量的交流和互动。

23.然而我们却在孤立学生而不是连接他们

在学校里,几乎每一项与学习有关的活动都是由学生独自完成的。家庭作业。考试。作文。虽然上课可能是在一个拥挤的教室里,但学生基本上是以听为主。 这种以个体为中心的培养方式如何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呢?一个好的医生不会说:「我不知道该怎么治这个病,让我自己琢磨一下吧。」没有一个研究人员、炼钢工人或者飞行员是独自工作的。在学校里,小组项目属于例外,而它应该成为常态。学习如何利用小组的力量──不论这个小组是由同一间教室里的学生组成,还是需要越洋与威尔士的一位平面设计师快速连接──是今天实现高效工作的关键。

27.决定

我们不问学生是否接受这样一个合同,我们只是假定它存在,然后就拼命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让他们做作业,逼他们考试。我们完全忽略了这一条:决心。你想学这个吗?你决心在这方面学有所长吗? 优秀的人都是一些下决心使自己变得优秀的人──这是一条毋庸置疑的普遍真理。优秀的医生、演讲家、滑雪者、作家、音乐家,他们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在人生的某一时刻,他们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为什么我们一直否认个人决定的重要性呢?

28.利用人类逃避恐惧的天性

学校所创造的不是一个人们可以参与并成长的社会交流场所,而是一个巨大的漩涡,一个强求一致、磨灭个性、培养平庸之辈的漩涡。

29.恐惧的对立面是激情

教育者其实只有两个手段。容易见效的就是恐惧。恐惧感容易唤醒,容易维持,但是最终必定造成伤害。另一个就是激情。一个热爱恐龙、棒球或地球科学的孩子就会自己学习这些知识。她会努力地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甚至掌握其中的道理。激情能克服恐惧──对输赢、失败和被嘲笑的恐惧。 问题在于,激情很难规模化──很难纳入工业模型。点燃激情没有可靠的方式,让一个庞大的群体产生激情更为困难。当然,让满会场的代表为一个候选人欢呼并不难,鼓动温布利体育场里的观众更容易。但是,能够支撑梦想、带来改变的那种激情只能来自于个体,再无他法。

31.怀疑与肯定

工业模式的学校要求我们教有定论的东西。可验证的东西。毫无疑问的东西。毕竟,假如我们教的东西是可以挑战的话,挑战者会是谁呢?当然是学生们。但是,学生上学不是去挑战所学的东西,而是去被灌输,去接受和服从。然而,在今天的日常生活、科学研究或是职场中,怀疑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必须质疑现状,质疑推销商的说辞,质疑政治家的主张,最重要的是,质疑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新型学校有责任教学生合理怀疑。不是那种责难性的没有根据的怀疑,而是科学家做研究时常用的基于证据的怀疑,或高明的辩论家在辩论时使用的推理式怀疑。

34.责任

我们认为:「责任」意味着每个人必须为自己负责。你,而且只有你,才能够为自己做决定,并为这些决定承担一切后果。没有人可以代替你思考,没有人可以为你的行为买单。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如果你想做自己命运的主人,那么我们认为,明白这一点对你来说至关重要。

这些话很容易被看成是空洞的说教,但是,也许它们不无道理?如果我们不是将它当作冠冕堂皇的说辞,而是用它作为核心理念从无到有地建立一所学校,那又会怎样呢?瑟谷学校正是这样做的。在这所学校里,学生们自己决定什么时候需要向老师请教。他们想踢足球就可以踢足球。从六岁起,孩子们就开始为自己的所做所学负责了。这种做法很有成效。如果一所学校被认为是一个能得到鼓励、能听到实话、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实现他们的目标的地方,那它肯定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学校,因为一般来说,学校不是这样一个场所。

41.判断力、技能和态度 这三样新东西是用来替换顺从的。

我们有时(但很少)教技能。至于判断力和态度,我们对孩子们和家长说:这些要靠你们自己。这里我想探讨的是:认真的态度能教吗? 我知道,不认真是可以教的,这很容易。但是,鉴于我们正在经历巨大的技术和经济变革,也许这正是一个教孩子讲认真的机会?我们能不能教孩子们认真对待他们的梦想,认真地发展自己的判断力、技能和态度,使梦想成真呢?

44.定义教师的角色

这个问题曾经很简单:教师是警察,授课者,答案的来源,信息资源的守护者。教师是集所有这些角色于一身的人。教师是一个能够传授知识的人。他是为你解答「为什么」或「怎么办」这类问题的最佳人选。教师还可以营造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或环境,使学生能够端正学习态度,发挥最佳水平,接受新的挑战。我们都有过这种经历,即竞争、社会身份或是与另一个人的关系,曾经促成了我们的转变。

互联网正在使得「信息资源守护者」的角色失去其重要性。它不仅多余,甚至是浪费。在数字化的今天,任何可变成文字的资料都可以被任何人搜索到。我们不需要一个人站在那里,教给我们如何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或者如何磨斧子。请停留片刻,再回味一下上面这句话的革命性意义。)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这样一个人:他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内心对学习的渴望,他会督促我们,鼓励我们,创造一个使我们能自觉自愿学习的环境。 假如一个教师的工作就是给教室里的30个或者300个学生念念她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上的文字,那么她还不如呆在家里。这种教法不仅对学生是极大的不尊重,对这位教师的才能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教书不再是简单地传授别处学不到的知识了

46.教育的核心

公立学校改变了方向──它把学院式的知识普及给了大众。 我想澄清一点:我不想生活在一个愚昧无知的社会里。我真心相信教育能够提高人的素质,改善我们的文化和经济,给科学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造福整个社会。所以,我不是在批评教育。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认为学校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给学生灌输无关紧要的事实和数据。因为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不管这些知识是否实用,既不做课题,也不动手实践,只知道没完没了地考学生。当80%的课堂时间都用来逼着学生做练习,让他们暂时吞下本月所学內容,然后再吐出来应付考试,这究竟能满足哪一个社会目标呢?

47.知识是手段不是目的

学院式教学是强化这些概念的手段之一。确实,有一些东西(例如基本的计算和阅读能力)是所有文明人都应该掌握的。但是,我们一直在增加教学內容,设立了越来越多的科目,并用考试的办法来评估学生的服从程度。我们将学习(是好事)与服从(工业时代的重要元素)和消费(大规模营销的基础)搅在一起,结果把自己都搞糊涂了。我们得出结论说,让三者并驾齐驱就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我们还经常用一个来加强另一个。 当然,那些编写教学大纲的人关心的只是教学內容本身。最早的时候,初级课本加背诵是用来训练服从的直接手段。但后来,当我们对思维结构有了更多的了解之后,我们就开始制定教学大纲,将我们认为有用的知识纳入其中。

但对谁有用呢? 学校的目的在今天依然是培养听指挥、守规矩、会消费的公民,但在此之上,学生们每天还要花上好几个小时苦读关于世间万物的知识。问题是,由于我们的教学不是很有效,知识没有被吸收,花费又大,而且学生学过就忘记了。既然服从已经不那么重要,而学习在今天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关键,那么,我们就应该大胆地把二者分开。我们可以围绕着激情而不是恐惧来重建整个教育系统。

50.关于能力

能人们总是用一成不变的、可靠的一套程序来解决特定类型的问题。他们每次都用同样的方法。所以他们可靠。所以他们是能人。能人们对自己的能力所带来的成就和地位感到骄傲。他们喜欢当能人。他们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的特长,并很注意维持自己的水准。

56.一千小时

对于这个事例我有两点感想:a.很少有人选择这样做,这一点非常令人担忧。很少有人要求自己每一天都了解一样新东西,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b.对于想这样做的人来说,现在的信息资源比过去增加了几个数量级,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可获取的学习资料就从短缺变为应有尽有。对于发达国家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问题只在于他们是否肯学。我的看法是,整个教育系统可以围绕着这些随处可得的信息资源来组织和规划。

64.连接还是收集

工业模式的学校致力于将越来越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然后测验他们记住了多少。这是收集(知识)点。这种教育模式几乎不教如何把知识点连接起来。连接知识点的妙处在于,一旦你掌握了连接技巧,即使各知识点变了,你照样能将它们连接起来。

65.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随着知识日趋网络化,房间里最聪明的不再是站在前面给我们讲课的人,也不是这个房间里人们智慧的集合。房间里最聪明的是房间本身:这个房间就是一个网络,它把房间里的人或者主张互相连接,同时也与房间之外的人或者主张相连接。这并不是说,网络正在变成具有意识的超级大脑,而是说,知识与网络变得越来越密不可分,没有网络支持的知识根本不可想象。我们的任务是学习建造聪明的房间──也就是说,建造能使我们变得更聪明的各式各样的网络,因为如果建得不好,网络也可以使我们变得更愚蠢。

70.语法和我们文明的衰落

开放式学习,未来主义者加来道雄说过,不久的将来,每个学生和在职人员都可以轻松地使用隐形眼镜上网。其用途之一就是可以即时地在网上搜索你正在阅读的内容。那么,凡是能这样解决的问题,就不必另求他法。 现在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插件,可以搜索在线阅读文件中的任何词汇和短语。撇开未来主义和隐形眼镜不谈,我们现在就已经可以在几乎任何一台电脑上的任何一个页面搜索任何文字。 如果我们再也不必死记任何东西,那么用考试来检验学生为了应考而死记的能力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能在3秒钟内从网上找到答案,那么将一个事实记忆12小时(然后忘掉)的能力不仅无用,而且根本就是愚蠢。

在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综合各种观点、提出新概念的能力要比应试能力有用得多。虽然编写试卷(一开始)可能会比较困难,判卷也更难,但是学校的目标不是为了使这个教育-工业混合体易于管理,而是为了培养一代更优秀的企业员工和公民。

83.给厌学者的小贴士

分数并无实际意义 你不缺学习热情和领悟能力 学习的过程比对上答案更重要 在持怀疑态度的权威人物面前能够坚定不移是一种宝贵的能力 随和从众是短视策略,与众不同则让你笑到最后 只要你在意别人对你作品的看法,那你今天就算没白学

84.未来教育永远需要的两个支柱

教孩子如何领导 教他们学习如何解决有意思的问题

领导能力是互联革命参与者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领导能力包括发挥主动性。在互联世界里,如果你不主动出击,如果你循规蹈矩,那你就一事无成。

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盲目按老规矩做事的人不再受到青睐。人们所注重的(也是社会所注重的)是一个人能否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来,能否解决昨天还根本不存在的问题。

85.激情在先还是能力在先?

一种理论是,如果你强迫一个人学习数学,或写作,或踢足球,也许有一天她会产生兴趣和热情,继续在那方面发展下去。另一种理论是,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和热情,她就会一往无前地去学习为做成这件事所需要学习的一切。

那么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应该教育、鼓励和呼唤激情(而能力会随之而来)?换句话说,是不是只要大胆地做梦,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我认为,学校教育的作用之一是帮助学生调整梦想。大胆做梦不等于做春秋大梦,大到可以藏身其中。 那些梦想着打NBA比赛、或当电视明星、或买彩票中奖的学生,正是在追求错误的梦想。这类梦想没有一步步通向它的阶梯,没有合理的途径去影响结果,即使你准备得再好,幸运也不一定会光顾。 如果学校能让学生们明白,他们不仅要大胆地梦想,而且要选择那些可以通过平日的努力一步步实现的梦想──不是靠某种暗箱操作被选中,而是靠艰苦的工作达到目标──那么学校就发挥了它的最佳功能。

90.阅读和写作

在互联时代,阅读和写作仍然是最有可能得到巨大回报的两种技能。越读越爱读,越写越善写。写得越好,读者就越多,价值也就越大。这是良性循环。

典型的工业化教育扼杀阅读。在美国,高中文化的人每年为消遣而读的书不超过一本,大部分人一本都不读。根本不读!他们此后一生,在80年时间里,完全不沾书!

我们把阅读与作业和考试绑在一起,那么,逃避阅读的现象还有什么可奇怪的吗?但是,阅读开启未来。如果有识之士交流思想、互促互动是我们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那么,当我们不再阅读,发展便会停滞。

写作是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技能。写作是经过组织并固化了的谈话,是对思想的一种大胆的表达。谈话可以闪烁其词,推诿抵赖,或模棱两可,而写作则无法含糊。在互联革命时代,一个优秀的写作者可以把她的想法传达给100个或100万个读者。写作(无论是公开发表在个人平台上,还是在企业内部交流)是让我们的想法得以传播的工具。写作能激发我们大脑最聪慧的部分,并使我们不得不去组织自己的思维。教会孩子无所顾忌地去写,就等于给了她受益一生的强大工具。而教孩子写枯燥无聊的读书报告和毫无意义的标准套话,就等于剥夺了她应得的宝贵财富。

102.著名历史事件:传统主义者的担忧

在信息渠道不畅通的年代,我们需要让学生们记忆事实。而在信息不再短缺、获得信息也很方便的今天,我们需要的是让学生们理解事实。如果我们需要「标志」的话,我们应该使用更有意义的「标志」。

104.实践机会

实践之所以奏效,是因为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会赋予我们明智决策所需要的从容。学校最根本的职能之一是培养能理性思考的公民。实现这个职能的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为学生们创造足够多的实践机会。

108.学校的情感效应和文化氛围

有一样东西是学生无法从一个视频课程里获得的,那就是老师情感上的付出。这不只是对课程的付出──这一点很容易看到。但是学生看不到老师对他的关心。而来自老师的关心、交流和鞭策是支撑学生们把学习坚持下去的重要情感因素。 对许多学生来说,学习是件令人生畏的事情,因为你可能会败在任何一个环节。也许你无法理解一个新概念,也许下一次考试你会不及格。因此,如果抽掉情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事情就容易多了。你去上课是因为不得不去,考试不及格也与你无关,那全是教育系统的错。

121.家庭教学不适合大多数人

许多注重子女教育的家长们正在将自己的孩子撤出工业化教育系统,大胆地承担起教育他们的责任。这样做需要勇气、时间和智慧,需要家长创造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因材施教的环境,发掘出孩子与生俱来的潜能。 但是,这样做有几个问题。如果大量的家长选择单干这条路,我们不免有以下的担心:

──学习曲线㊟。由于没有经验,新教师不可避免地会屡犯同一错误,但重复十次之后这个错误就不易再犯了……而大多数家庭教育者根本不会有这种纠错的机会。

──时间投入。一个家长教一个孩子成本很高,同时教两个孩子则可以减半,但这个负担依然很重。大多数家庭没有这个条件,再说,很少有人有耐心教自己的孩子。

──给孩子提供一个无恐惧的避风港。这是最大、也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假如家庭教学的目的是让孩子大胆实践,创造一个放养环境,让孩子在探索和失败中学习,那么大多数父母缺乏的

正是这样做的勇气。一个有爱心又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引领你的孩子体验间或痛苦的学习过程是一回事,你自己做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123.图书馆的未来

后古登堡时代,图书终于丰富起来,不再稀缺,不再昂贵,不再值得囤积。后古登堡时代,稀缺的是知识和洞察力,不是获得知识的渠道。

130.谁的梦想?

我们的任务很简单:我们必须给新的一代让路,为他们照亮前程,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使他们比过去任何一代人都走得更快更远。我们的经济如果不能变得更清明、更快速、更公平,那么它就会走向衰亡。

132.我们应该教什么

如果我们教一个孩子如何正确做决定,我们的社会就多了一个善于决策的人。如果我们教一个孩子热爱学习,那么他就会学无止境。

如果我们教一个孩子去适应变化的世界,那么她就会永不落伍。 如果我们敢于教一个孩子去质疑权威,甚至质疑我们自己的权威,我们就可以保护每个人免受滥权者的伤害。

如果我们能激发学生们干实事的欲望,或者鼓励他们去选择,我们就创造了一个充满了实干家的世界。 「抱怨的最佳方式是做实事。」 ──詹姆斯·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