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开始于注意到自己没有获得想象中那么大的成就,他们原先认为属于部落的荣耀其实只是属于个人的。
更新历史
- 2022.08.17:整理并完成初稿
读后感
首先成为部落中的个人,然后成为个人的部落,最后成为部落的部落。
读书笔记
一个部落通常是由20~150个人组成,这些人之间的熟悉程度,至少要达到在街上碰到时能停下来打声招呼。
- 这些人通常在你的手机通信录里或邮箱联系簿上。
- 一般一个小公司就是一个部落,而大公司往往是多个部落组成的部落群。
进化之路:伟大就是让你身边的人更优秀
第一阶段总结
- 处于第一阶段的人会与他人疏远,他们的观点是“生活糟透了”。
- 当这类人集中到一起时,他们的行为表现为绝望的敌意,比如黑帮团伙。
第一阶段杠杆点:
- 如果人们愿意改变,那就鼓励他们采取行动。比如与同事一起聚餐、参加社会活动以及会议。
- 然后,鼓励他们意识到生活本身有不同种方式。例如,当别人看到你的生活很好时,他们很可能就会改善自己的生活。
- 鼓励他们与那些共同使用“生活糟透了”这类语言的人断绝联系。
成功标志:
- 他将不再使用“生活糟透了”,取而代之的是“我的生活糟透了”。换句话说,他的关注点已经从宽泛的抱怨转移到关心为什么自己的生活并没有达到它应有的水平上去。他将比较自己与别人的能力、社会优势,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他将展现出第二阶段“被动的冷漠”,而不是第一阶段“绝望的敌意”。这种转变在不熟悉部落领导力的人看来可能会是一种失败,但事实上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 他将与第一阶段的人断绝联系。
第二阶段总结
- 此阶段的人如同一座座孤岛,但与第一阶段的人不同的是,他们周围散布着远比他们更成功的人。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述成“我的生活糟透了”。与第一阶段不同,第二阶段的人认为他人的生活是很好的。
- 当第二阶段的人聚集到一起时,他们的行为显示出他们是“冷漠的受害者”的特征。
第二阶段杠杆点:
- 鼓励他多交朋友。换句话说,鼓励他去建立更多的双边(二人)关系。
- 引荐他与第三阶段后期的人建立关系。通常后者很渴望能指导别人,让更好的人成为他们思想的受体(然而,这类人不会容忍别人比他更牛)。
- 在一对一的会议里,告诉他,他的工作非常有价值。帮助他分析其优势所在,以及尚未开发的巨大潜力。讨论一定要更多传递正能量,而不是迎合他们的各种抱怨。
- 帮他建立“自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的信心。给他指派一些简单并且短时间能完成的任务——这些任务不需要领导过多插手就能立即看到结果。
成功标志:
- 他将不再继续使用“我的生活糟透了”,取而代之的是“我很牛”。他也许会开始吹嘘自己的成就。他的很多句子都会以“我”字开头。
- 他将开始显露第三阶段的“孤独勇士”精神,通常会将自己与同事进行比较,强调自己的同时贬低别人,诸如“他们是怎么回事?”以及“如果他们好好努力,他们还是会成功的。”
第三阶段总结
- 第三阶段的人与他人建立一系列的双边(二人)关系。本阶段的语言表达为“我很牛”,其所隐藏的含义是“但你不牛”。
- 当第三阶段的人聚集到一起时,他们会试图把别人比下去(从个人角度),贬低别人。尽管这些通常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但其效果相同:每个人都在争取主导地位。个人行为表现为一种“孤独勇士”的精神,聚集起来就形成了“西部荒原”文化。
第三阶段杠杆点:
- 鼓励他参与一些不能独立完成的项目。简单来说,给他指派一些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
- 指出他的成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但下一层次的成功需要通过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获得。换句话说,告诉他是什么让他达到现在的成就,并让他知道这些不足以支撑他继续前行。·向他描述处于第四阶段行为模式的榜样(最好是公司内部的)。你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判断这个人是否处于第四阶段:一、强调点在“我们”上,二、团队数目(三人关系,第10章中会有所介绍),三、成功来自团队的努力。
- 当有人抱怨说,他没有时间,别人不够好(第三阶段两个主要抱怨)时,可以告诉他,因为他的工作生涯完全依赖于个人技巧,所以别人很难真正提供有效帮助。
- 向他讲述你从第三阶段过渡到第四阶段的故事。
- 让他知道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知识,而是关系网络,并且智慧比信息所起的杠杆作用更为巨大。赞美他所获得的成功——他可能已经非常成功——并强调你是与他站在一边的。同时,帮助他注意到,要实现他的目标,他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无论他有多聪明或者多么才华横溢。
- 鼓励他在公司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取透明管理的方式。指导他不要遵循第三阶段的倾向,只告诉别人他们需要知道的事情。相反,鼓励他与别人尽可能多地交流沟通。
- 鼓励他形成多人关系。
成功标志:
- 他会将语言中的“我”用“我们”取代。当人们问及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会将之归因于他的团队,而不是他自己。
- 他会积极地建立多人关系,他的人际关系网会从几十人增加到几百人。
- 他工作的时间少了,但是能完成更多的事情。
- 他关于“我没有足够的时间”以及“没人像我这么优秀”的抱怨消失了。
- 他的效率将增加30%以上。
- 他与人沟通时尽量透明。
- 他会与人交流更多的信息,并且交流频率也有所增加。
顿悟开始于注意到自己没有获得想象中那么大的成就,他们原先认为属于部落的荣耀其实只是属于个人的。
- 随着顿悟的继续,人们常常试图以第三阶段行为去获得团队的胜利,但这是行不通的。↓人们最终看到,第三阶段的目标——获得个人层面的成功——是会弄巧成拙的。相反,部落的成功才会让每个人都觉得持久而满足。
- 大多数人会注意到,在第三阶段,权力是零和游戏:你从别人处获得的越多,你所拥有的就越多,而别人获得的则相对更少。与此相反,在第四阶段,权力是无穷的:你给予别人的越多,你收获的也将会越多。
- 顿悟的最后阶段是看清楚唯一的真正目标是部落的改善。讽刺的是,在改善部落的同时,人们能获得他们在第三阶段试图获得但从未真正得到的一切:尊敬、忠诚、馈赠,以及持久的成功。
核心价值观是“缺少了就不值得活着”的那些原则。
- 寻找核心价值观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部落领袖先讲述一个负载价值观的故事,触发别人讲述关于他们共同价值观的类似的故事。
- 第二种方法是问些诸如“是什么让你觉得骄傲?”的问题,然后再问三到五个开放性的问题。
- 部落领袖的目标是找到能将部落团结在一起的共同价值观。
- 终极事业目标是部落要“瞄准”的东西。有两种方法可以找到终极事业目标。第一种是,不断地问:“你服务什么?”
- 找到终极事业目标的第二种方法是,问部落中的人四大问题。这四大问题分别是:“什么做得好?”“什么做得不好?”“我们该如何将做不好的事情做好了?”以及“还有什么别的吗?”这些问题评估了团队现状和愿景,指出了需要修改的地方,以及产生的原因。部落的终极事业目标往往会从人们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中浮现出来。
第四阶段总结
- 确定核心价值观和终极事业目标的目的不是达成协议,而是让大家保持一致,充满激情,协同行动。
- 凡是与核心价值观和终极事业目标不一致的,都需要返工或者被去掉。
- 团队在询问“什么样的行动能够表达我们的价值观,达到我们的终极事业目标呢?”时,它就抓住了部落领导力的精髓。这个问题的答案成为形成网络人际关系(第10章)和部落战略基础(第11章)的原因。
- 部落战略就是三场独立又环环相扣的讨论,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价值观和终极事业目标展开。
- 对于成果,我们需要回答“我们想要什么?”
- 对于资产,我们需要回答“我们有什么?”
- 在推移到行为部分之前,先问第一个测试问题:“资产是否足够产生成果?”如果答案是“是”,那么继续推进。如果答案是“否”,那么先建立一个临时战略。
- 对于行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
- 问第二个测试问题:“是否已经为行为准备好足够的资产?”如果答案是“是”,继续前进。如果答案是“否”,那么增加更多的资产,或者修改行为。
- 问第三个测试问题:“部落行为能否实现成果?”如果答案是“是”,那么你拥有了一个战略。如果答案是“否”,添加更多的行为,确保你使用了所有可用的资产。
- 一旦你拥有了一个战略,请只专注于行为上。每90天重新审视这个战略。
第四阶段杠杆点:
- 先将他稳定在第四阶段,确保他的关系网络是基于价值观和手上项目的相互利益。
- 鼓励他形成更多的三边关系,我们在第10章中讲过这部分。
- 鼓励他与他的部落进行第11章中提到的战略步骤。尤其是要鼓励他开展一些关于探索队伍的核心价值观,终极事业目标的意义,可以激励团队的成果、资产和行为方面的会话。简而言之,鼓励他挑选些有更大空间的项目,与越来越多的人合作,获得越来越大的成果。
- 当他完全稳定在第四阶段后(我们可以依靠他是否使用“我们很牛”语言和他的三边关系网络来判断这点),鼓励他的团队利用市场环境优势去创造历史。
- 如果市场环境不够合适,那就自己创造出一个机会。
- 招募与团队战略价值观相同的人。
- 当团队遇到困难时,让人们寻求他人的帮助。鼓励他不要亲自去解决问题,因为这样做就会形成“我很牛(但你不行)”的状态。
- 定期给团队“换机油”。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发起一场讨论,这场讨论有三个重点:一、什么地方做得好,二、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三、团队应该如何做才能把原先做得不好的地方变得好起来?
成功标志:
- 他会开始使用“生命是伟大的”的语言系统,而不是“我们很牛(但他们不行)”。
- 他将寻找更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并且他的关系网会包括各种类型的人,但其中大多数都是喜欢他的、曾经处于第三阶段然后离开的那些人。
- 他在时间安排上会以部落核心价值观和终极事业目标为基准。
- 他自己会变成部落战略,尤其是价值观的体现者。
什么是部落领导力?
- 部落领导力主要关注点是部落文化作用下的部落语言和行为。
- 本书不涉及认知、信念、态度或者其他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因素。
- 每个部落文化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说话和行为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结构。
全部总结
第一阶段总结
- 处于第一阶段的人会与他人疏远,他们的观点是“生活糟透了”。
- 当这类人集中到一起时,他们的行为表现为绝望的敌意,比如黑帮团伙。
第二阶段总结
- 处于第二阶段的人与他人疏远,但与第一阶段的人不同的是,他们通常会被那些看上去拥有他们所缺乏的能力的人所包围。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述成“我的生活糟透了”。与第一阶段不同,第二阶段的人认为他人的生活是很好的。
- 当第二阶段的人聚集到一起时,他们的行为显示出他们是“冷漠的受害者”的特征。
第三阶段总结
- 第三阶段的人与他人建立一系列的双边(二人)关系。本阶段的语言表达为“我很牛”,其所隐藏的含义是“但你不牛”。
- 当第三阶段的人聚集到一起时,他们会试图把别人比下去(从个人角度),贬低别人。尽管这些通常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但其效果相同:每个人都在争取主导地位。个人行为表现为一种“孤独勇士”的精神,聚集起来就形成了“西部荒原”文化。
第四阶段总结
- 第四阶段的人形成一种被称为“三边关系”的关系结构,他们彼此建立基于价值观的关系。同时,第四阶段人的语言系统是“我们是伟大的”,潜台词是“但他们不行”。这里的“他们”是指另一个部落——可能是同一家公司的另一个部落,也可能是另一家公司。
- 当第四阶段的人聚集到一起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部落荣耀感。
第五阶段总结
- 处于第五阶段的人会认为“生命是伟大的”。第五阶段拥有第四阶段所有的特征,除了他们没有“他们”。因此,这些人可以和所有能产生价值观共鸣的人形成关系网络。我们观察到的(以企业形式存在的)第五阶段文化只在创造历史的项目中存在,或者当他们远远领先于其竞争对手、可以忽略对方的时候存在。
- 一旦情况发生变化,部落文化就会重新回到第四阶段,待到新机遇来临或者创造出新的进步时它又可以向前移进。第五阶段的行为可以表述为“单纯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