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燕子集】24 定位与心态

想要做成事情,首先找准定位,其次努力探索,但最重要的,是面对成败得失的心态。

天气转凉,我的状态却火热了起来。经过半年多的适应,我在新的领域和新的工作岗位上,又有了熟悉的迷之自信。简单来说,就是知道广告这个领域是怎么回事,也明白如果要我负责一个事情,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了。这个事情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只有知道这一步下一步怎么走,才能够协调好大家的时间和能力,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

写起来云淡风轻,但真正身处转变的过程,免不了诸多迷茫无助。好在我已经有足够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也坚信自己对未来方向的判断,所以只需要在既定方向上努力往前跑就可以。不过在跟小伙伴们聊天的时候,似乎大家都忙于工作,对未来和个人的发展思考的不多,所以这里我干脆直接把自己的想法甭管对错写下来,一是做个总结,二是分享给有缘人,三是看看自己会不会被打脸。

首先要关注的是国家、城市、行业的定位,然后才能更好确定个人的定位。中国的定位自然不用说,肯定是想要当老大的。当老大就要有硬实力,硬实力的发展具体到各个城市会有侧重。深圳目前的硬实力是科技创新,想要点出的第二个技能点是金融(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香港自毁长城不提)。行业角度来说,互联网已经进入下半场,并且随着出生率的一路下滑,人口红利快要消失,原来野蛮粗放成长的互联网行业必定面临合并同类项去掉无用项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坑(尤其是好坑)会越来越少,竞争会愈发激烈。尤其要注意的是,行业的兴起和行业人才的供给是有时间差的,先来的吃肉,后来的喝汤,最后入场的惨兮兮。就我目前的判断,喝汤的周期基本快要过去,整个行业会面临 5~10 年的收缩,直到下一个引爆点的出现。另外提一句,接触经济学使我能够用更加宏观和物质的角度去思考,这里借鉴了一些《涛动周期论》的思想(好书,值得看)。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纯工程开发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看看现在阿里云腾讯云各种云的平价服务吧,随着整合程度的加深,除非最终进入大厂或者是壁垒很高市场不太大的领域,这部分开发的路会越走越窄。当然,我判断这个阶段需要 15 年左右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公司的军备竞赛本身也会创造不少岗位,只要能持续跟上技术潮流,工作还是没问题的,只是竞争会更加激烈,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才能更加主动。

接着来说说算法开发,先说结论,纯算法开发的同学在接下来 8 年左右时间会面临一年更比一年激烈的竞争。随着人工智能本身因为工业界推着学术界走这样一个情况,很多时候因为理论尚不完善,天花板肉眼可见。这个带来的问题就很严重,需求疲软加上供给增多,竞争必然愈发同质化,最终进入价格战。所以如果想走纯算法的路线,我的建议是读个博士多发论文,争取进研究所或大公司的创新实验室,不过根据我的观察每年的招聘门槛是水涨船高,路会越来越宽,只是路宽的速度远小于人来的速度,如何能够脱颖而出,就是纯算法同学需要思考的了。

前面说了纯工程和纯算法,关注我微博的同学可能会留意到前几天我发了这么一条:“算法工程化和工程算法化谁结合得好,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形”。对公司很有效,对个人更有效。工程和算法相互融合的趋势我就不用再强调了,现在谈及人工智能言必称落地,所谓落地,就是工程+算法+场景。场景这部分比较复杂,咱暂且抛开不说,就说说为什么算法工程化和工程算法化里有更大的机会。道理很简单,假设工程有五个技能点,算法有五个技能点,加起来一共只有十个,但如果画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会发现如果线带有方向的话,一共可以画出 5x5x2=50 条线,更重要的是,目前的软件工程架构并没有基于算法进行系统优化改造,很多时候还是在老一套上打补丁,这意味着新一轮的基建浪潮(当然是指计算机领域)很快会开启,我的预计是 10 年后大家会有更加明显的感知,最终会和前面云服务的整合差不多的时间进入收官阶段,所以现在开始布局时间还算刚刚好。

总结下前面提到的时间点,大家就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这里需要声明下这些预测都是个人判断,大家看看图个乐子。尤其无法考虑到黑天鹅事件:

  1. 纯工程开发:开始走下坡路,预计 2035 年前后随着云服务的完全整合,才会开始触底反弹(因为完全整合意味着新的机会)。供需最不平衡的时间点预计出现在 2030 年
  2. 纯算法开发:基本到顶,预计 2022 年会开始走下坡路,但是下滑曲线分行业,金融也下滑最慢,容易标准化的行业会迅速到底(并不再反弹)。而人才的供给上预计 2027 年前后会达到高峰。供需最不平衡的时间点预计出现在 2028 年。
  3. 算法工程化和工程算法化:目前处于人才缺口较大的阶段,预计 2024 和 2030 年会有两个比较大的需求高峰,2024 年是在现有软件架构+现有公司间商业竞争,而 2030 年则是基于新工程算法架构的高峰,最终于 2035 年和云服务完全整合差不多时间结束快速增长期。简单来说就是现在吃肉,2024-2035 喝汤,之后就比较看运气了。

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是 15 年之后就退休,那么现在就可以行动起来,逐步根据大环境的变化来做一些调整了。我说的时间点可能不一定准确(因为没有细致调研,感性判断较多),但是趋势估计差不多。希望我的说法比“跳出舒适区”这个空洞说法要有价值一些。

当然,除了前面三点,还有一个思路没说,就是跨界的思路。跨界本身在我看来是比较符合整个时代潮流的,当然难度也是比较大的,但是从国家的一些政策上来观察,可以感觉到是想要往这个方向引导的,比如前几天我报名了“金融科技师”的培训,这就是比较纯粹的跨界了。职业证书规范的出现,基本可以理解为给了名分,开始重视了。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不同行业结合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金融又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行业,于是这个跨界就非常顺理成章了。当然,关于这部分我也还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主要是因为还是金融门外汉),后续跟大家分享。不过相比于前面三点,这部分的人少难度大风险高回报高,要不要赌就看个人选择了。

昨晚看 RNG 的比赛,我学到的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成败很多时候在于心态,学会如何做事情固然重要,但是有一个好的心态,敢打敢拼,不拘一格,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如果把所有都赌在一个人身上,抱着想赢怕输的心态,开团都不敢,那只能是窝囊地离开战场。

好啦,今天就到这里,咱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