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育儿书籍阅读】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

理解一至五岁孩子,要经历很多的痛苦折磨。

  • 孩子四岁时,一个目标大约只能在头脑中保存十几分钟,更小一点的孩子,十几分钟也做不到。所以我们要经常提醒小宝宝该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并及时给出积极的评价

12 到 18 个月

  • 说“停”比说“不”好,不要一边说“不不不”,一边笑嘻嘻。
  • 亲自示范,宝宝学得更快
  • 规矩听不进去,不让做什么偏要去做
    • 他还没有成熟的抽象思考能力
    • 他还没办法长时间记忆字词
    • 他还没有抑制行为的能力
    • 优先探索自己的技能
    • 他的大脑还不能很好地处理否定信息

18 个月到 2 岁

  • 怎样避免对孩子发号施令?
    • 建立事物间的联系:下雨时穿靴子,天黑睡觉时穿睡衣
    • 培养习惯,帮孩子记住连贯的动作
    • 提问,让孩子思考
    • 放轻松,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 给出充分的信息
    • 给孩子选择,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决定者,鼓励孩子说话以“我”开头
  • 共情会比安慰更有效。孩子有权放声大哭,他是真的感受到了痛苦,这让他的大脑处于紧张状态
  • 利用机会让孩子知道什么叫倾听和共情

2 岁到 2 岁半

  • 内心忙于构建整个世界的形象,他们期待着所有事物各归各位
  • 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描述孩子内心的感受,也是在告诉他我们在乎他心里想什么
  • 进入新环境孩子会害怕:超出大脑的理解能力,可以带一些他熟悉的玩具。不要过度保护或者给他太多指导
  • 不想睡觉:孩子没办法控制自己的生物钟,十一点想睡是没问题的
  • 叫他时总听不见:有时候还不能把口头指令和动作联系起来,用肢体动作直接提醒小男孩会更有效果
  • 他说脏话:孩子特别喜欢模仿他觉得奇怪或者让他有情绪起伏的内容,不要反应过度,淡然处之,他就自觉无趣

2 岁半到 3 岁

  • 自控力依然很弱
  • 孩子说“我要”,不一定是真的想立刻得到实物,而是他还不能准确分辨出“想”、“以为”、“想象”、“头脑里出现了”等词汇的差别

3 岁到 3 岁半

  • 会开始说“我”,能够自我介绍,并描述自己的感受
  • 规矩都听得懂,却不愿意遵守:复述规则的脑区和负责行为抑制的脑区此时还没有联结

更大年龄的后续补充

设立行为界限

  • 温柔拒绝的同时,接纳孩子的情绪
  • 说“停”而不是“不”
  • 以行动为孩子做出具体示范
  • 灵活使用不同的替代方案,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 共情:类似“你很想吃糖但又得不到,心里肯定不舒服”
  • 给出指令而不是禁令:孩子总是听到什么做什么
  • 一个词就够了:如果规则已经讲明,那么再提醒孩子时,一个词就够了
  • 提问而不是指责:比如在车上弄把手,不要说“别碰那个把手”,而要说“想一想,怎么才能让车门一直关闭呢”
  • 惩罚没用,短期的效果与教育无关
    • 治标不治本,有时候都不能治标
    • 没机会深入认识自身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 隔断内心自然产生的责任感
    • 产生强烈的羞耻感,觉得自己本质就是坏的
    • 只学会恐惧,而不是学会责任与自律
  • 吼孩子:会反复刺激孩子的大脑报警系统,从而导致成年之后的焦虑症。不要增加孩子负担了
  • 贬低、批判和贴标签:会引发压力反应,抑制孩子发挥自己的能力
  • 打孩子:徒劳无功、适得其反
    • 引发暴力倾向,毕竟是父母教的
    • 扼制孩子情商的发展
    • 充满羞耻感,没有自信心
    • 恐惧社交
    • 让孩子困惑,爱我的人为什么要打我
  • 隔离,关禁闭:也没用,孩子已经被情绪淹没了,没有办法思考,更好的方法是让孩子看到自己行为的结果
  • 让孩子看到自身行为的自然后果或逻辑后果,学会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