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燕子集】25 业务与技术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选择需谨慎,勿乘集装箱。

天气开始慢慢转凉,不过这倒是更让我能够坚持运动了,不再是满头大汗还要换衣服,不麻烦的事情,我总是能一直坚持下去。每天只要做大概 15 到 20 分钟的 HIIT,再加上比较合理且清淡的饮食,就可以逐渐提高精力水平,不麻烦且收益高,建议大家都可以尝试下。

前两天上海的交通事故让我想起再之前深圳和广州的类似事件,无论何种原因,驾驶员本身带着不安全因素上路,就真的很容易送别人上路。我平时开车的时候是非常小心的,但是很多时候经常会看到不把胡乱窜的电动车和过马路不看车的行人。虽说有绿灯有斑马线,虽说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司机都会选择避让(毕竟只要有接触,次责基本稳稳的),但就怕万一。退一万步想,车碰一下可能千把块钱就修好,人碰了可能一下就快几十年。大家过马路的时候还是要多观察,可能就救自己一命。

下个月正好深圳要开始实行最新最严交规了(我还专门下载了原文学习研究),大部分改动比较常规,主要是针对司机、电动车、行人明确了不能做的事情,我觉得就挺好,毕竟看数据统计,电动车和行人违规导致的事故,不少。对司机来说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转向灯的规范使用,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后车及时知道你的意图,能够极大增加安全系数。不过在堵车和加塞非常严重的高峰期,这条规定如何执行以及各位司机大佬如何心理博弈,只能等到之后在路上多观察了。

本周着实是非常忙碌的一周,更令人猝不及防的是星期五提前进入双十一封网,导致很多原本的常规操作要走流程,比较拖进度。不过现在对于算法侧和工程侧的已经熟悉很多,进入快车道。不过因为是小团队,所以比较刀耕火种,于是一边做提高效率的工具,一边平推进度。对于业务侧最近也在逐渐熟悉,不过因为广告业务本身对我来说也是刚刚接触,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算法组会的时候老板提出了一个观点:不能脱离业务指标谈技术指标,并且如何量化算法层面的方案完成的好还是不好。

这个问题可谓是算法团队的究极痛点,能够把业务指标和技术指标完美结合,就好比找到了一个非常高效的损失函数,接下来的最优化过程就会非常轻松。但现实往往是算法团队和业务团队因为平时做的事情不同,利益点不同,很难找到一个好的结合点。那么有没有可能把一个点变成两个点,然后有节奏地突破呢?

我认为是有可能的,这里可以偷师一下 Intel 和苹果的 Tick-Tock 节奏。对于 Intel 来说,Tick年(工艺年)更新制作工艺,Tock年(架构年)更新微架构,一方面避免了同时革新可能带来的失败风险,同时持续的发展也可以降低研发的周期,并可以对市场造成持续的刺激,并最终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对于苹果来说,tick-tock 的定义模糊一些,大概就是 iPhone N 与 iPhone Ns 的节奏,第 N 代带来设计上的改变,而 Ns 代完成系统、交互等的优化。

类比一下,既然算法指标难以和业务指标同步,有没有可能把 tick-tock 节奏应用到业务指标和算法指标上呢?这里我只有一个初步的想法,后续还要等待实践验证(这里我们假设业务总体是稳定的,不能频繁变动):

  • Tick 周期(算法):主要进行新算法、新策略在历史数据上的离线开发测试,为 tock 周期做好技术储备
  • Tock 周期(业务):主要提高业务指标,基于已有的算法/策略,并进行一定的调优
  • 另外:也要重视工具链和长线技术预研的储备,避免“断炊”

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以比较有节奏的方式平衡算法指标与业务指标,不至于很久都出不了成果,时间白白消耗掉。

最后,区块链被习大大点名:核心技术。我也要努力跟着国家节奏走,欢迎大家来体验我行的 FISCO。说来惭愧,其实几个月前听内部 FISCO 的讲座就觉得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向,只是一直没空折腾。正好借这个东风动起来,感兴趣的朋友和与我联系。